說明:「特首曾蔭權到大埔觀看龍舟賽事,為爭取市民支持政制改革,舉手高喊「起錨」。 」

區民傑攝
蘋果日報 2010.06.17

若舉手的不是特首,而是一般市民,我們不用閱讀照片說明,從人物佈局看,大抵上會以為影像和示威有關。但所見的是特首,讀者希望進一步得知箇中內容的好奇心,令這張照片顯得與眾不同,尤其被攝影師拍到這帶著激情的一刻,是動作的高峰,與圍在特首前的警察和隨從的神情對照,成有趣的反差。

究竟主角在這個活動中是否不停做出類似動作,攝影師能從容拍攝,還只是一瞬間的捕捉呢?從影像表現的角度看,只要最後刊登的照片夠水準,大家不用理會攝影師究竟拍了多少張,主角做了這個動作多少次。所謂的「决定性瞬間」,並無排除相同動作多次出現,只要被拍到的一次帶出效果,都具有决定性。

决定性瞬間:可以在等待中出現;可以出現多於一次而被捕捉;不一定指X份之一秒下的影像凝結;可以是一個相對於題材適合拍攝的時份、適合拍攝的季節;在影像中出現適合的元素 ---- 若照片中出現長長的光跡最能帶出效果,則决定性瞬間,或許以小時計算。這個重要的攝影理論,若只作表面詮釋,會削弱對攝影特性的理解。

點評:葉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