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貧童的無奈。貧窮,並不是罪。天真無邪的小承,與髒亂的垃圾,亦實在不應拉上關係。然而,貧窮卻令到一名僅得兩、三歲,還未懂事的小孩,需要整日在母親的手推車和紙皮箱度日。玩耍是小孩與生俱來的權利。小孩並不懂得自己有什麼權利,只知道自己想做些什麼;但母親卻明白小孩應該有什麼權利,無奈因貧窮和為生活,只好將小孩放在紙皮箱中。貧窮,並不是罪但卻會令被剝奪很多原來應該擁有的權利。

黃洋港 攝
大公報 2010.09.09


  大部份的新聞圖片都由兩部份組成,最重要的是圖像,其次就是圖片介紹(Photo Caption)。著名報業排版手冊<<The Newspaper Designer's Handbook>>指出,「Photo Caption」是「A line or block of type providing descriptive information about a photo; used interchangeably with cutline.」。簡而言之,即其功能為協助讀者詮釋照片,若單從新聞角度出發,照片不時會被質疑不能說出全部內容,這時候圖片介紹就由要擔當這一個解說者的角色,免得照片被讀者自行詮釋而引起的錯誤。不得否認任何新聞圖片,若沒有足夠的資料,其真實性和價值也會隨之受到影響。但過多主觀價值的描述,亦會影響照片的可讀性,減少讀者的幻想和個人解讀。

   本周佳作的照片為大公報攝影記者黃洋港拍攝,我們可以看到圖片介紹的作用。文字記者透過文字重新為照片詮釋,超越照片之上,重新建構「真實」。從圖片介紹上我們可以估計記者並沒接觸該小童,到底這位小童只是偶然坐在手推車上玩耍,抑或日日如是呢?若照片改為「樂天知命的小朋友」或加上「怡然自得」之類的詞語,照片的內容又會徹底改變。

  另一個例子是2010年中國新聞攝影比賽「金鏡頭」中的一張最佳新聞照片獎:

          《挾屍要價》-張軼攝

 

  這一張照片是由中國攝影記者張軼所拍攝,題為《挾屍要價》,內容可以參考文章末的連結。大致內容是湖北荆州市有大學生在救人時不幸溺斃,岸邊有漁船因未收到打撈費用而停止打撈。該照片被指有誤導成份,使人聯想上圖船首的老人向岸上的人索錢,否則會把屍體放回海中,其後攝影記者表示上圖的老人只是按指示行動,收取費用的另有其人, 只是圖片介紹過份簡單,被讀者過份自行解讀的結果。

  由此可見圖片介紹的重要性,由於圖片介紹會直接影響讀者對圖片的詮釋,不少西方國家的媒體都傾向將照片作最直接的描述,而不是加上創造性的內容和主觀價值的褒揚,這樣才可以保持圖片新聞價值的同時給予讀者一定的空間去思考和解讀。

 

相關圖片及報道: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1&treeView=1&view=2&id=101876658

 

點評:蕭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