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市民爭相拍下精彩一刻

潘政祁攝
2010.10.02 文匯報

 

點評:

  近幾年流行的Documentary wedding photography ,請一班專業的攝影師把結婚的過程用記實的方法拍出來。更直截了當的說法是,攝影師在新人不經意的時候進行「偷拍」,新人明知鏡頭在前方,也不會直望,反給他一個三七面,才夠自然,就連晚宴時,也真的把他的座位給遺忘了,徹底地當他們不存在……


  關於這個存在的問題,拍娛樂照片的前輩教路,要明星對着你的鏡頭笑,有時要大聲叫他望過來,還要攪下爛gap,令被攝者容易投入。人家看到這照片時,就好像面對面跟偶像溝通般,還有眼神交流的感覺,偶像對着自己笑,千金難求!我個人比較內斂,所以只會站在那些專業的攝影師左右,期望分一杯羹,有九乘眼神也足夠應付。其實,攝影師在拍攝一般新聞照時,會盡量回避被攝者的直接眼神,而捕捉最自然的一刻,好像被攝者不知道我們的存在,感覺上客觀一點。

  這張相片:三父子看煙花,爸爸不停地拿着相機拍攝,大哥哥也被煙火吸引,目不轉睛,因為不想弟弟被煙花爆聲嚇倒,也不時按着弟弟雙耳。全張相最有趣的是小朋友直率的眼神,無論煙花有多燦爛,能夠吸引他注意的,還是那位正在工作的攝影師。情況就如電影內的演員刻意透過鏡頭盯着另一方看影片的觀眾,使原來正陶醉在別人世界的觀眾突然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攝影師在趕死線時,把全部精神集中在拍攝上。忙碌地處理照片的光暗、細節,手指掌控相機,突然發覺有人不斷注視着你,即使只是一個小朋友,也會像鬧鐘般把人從混沌的夢中吵醒,然後可能發覺身邊的事物、那璀璨的煙花和四十萬觀眾,彷彿與我無關。究竟工作時,新聞攝影師與拍攝物之間可以有什麼關係?


  這張照片提醒了我們,所謂真實和客觀,很容易在照片上被誤導,明明是用閃光燈拍的人物,他怎能不知道有攝影機在場?一個陌生人用相機對着自己,或多或少都覺得不自然,想盡辦法抽離時,卻反被一個好奇、純真的小眼神一語道破,可能觀眾顯得不自然,但那已是較為接近真實。其實,這張「暴露」了身份的照片,是攝影師在抽離上的突破,還是新聞攝影的漏網之魚?

 

 
點評:張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