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精選

《前線‧焦點 2021》比賽結果 “FOCUS AT THE FRONTLINE” 2021 RESULTS

由香港攝影記者協會舉辦之《前線·焦點2021》年度新聞攝影比賽,於二零二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星期六)順利舉行評審。今屆比賽共收到82名參賽者合共949張照片及75輯圖片故事。

本年度的新聞年度圖片殊榮,由廖雁雄奪得,得獎作品為「國殤之柱」。評審團認為:『「國殤之柱」折射著不少港人對六·四的情意結,是對國家民主化的一種關懷和憂慮,隨着工人凌晨把它拆除,象徵香港過去所珍惜的思想和表達自由被禠奪。相中的光線和構圖帶有一種巴洛克式的藝術美學,令作品更具張力。工人低頭試圖避免被攝入鏡頭的姿態,和整件事情在摸黑下進行都形成一些隱喻,其構成的象徵意義遠超越照片各個視覺元素的總和』。

2021年度圖片

廖雁雄 Liu Ngan Hung HK01

2021年12月23日凌晨時分,香港大學校方在無預警下拆除「國殤之柱」。雕像被分拆成兩部分,再用白色布料包裹,由工人運送移除。
矗立在香港大學校園裡近25年的「國殤之柱」,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為紀念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六四死難者而創作,是歷史紀念與象徵香港民主和自由的標誌。
《港版國安法》2020年中在港實施,就拆除「國殤之柱」一事,校方解釋指其老化及展示或有違法風險,衡量大學利益後決定予以拆除。

(A)突發新聞(共收到87張)

冠軍:

廖雁雄 Liu Ngan Hung HK01

2021年12月23日凌晨時分,香港大學校方在無預警下拆除「國殤之柱」。雕像被分拆成兩部分,再用白色布料包裹,由工人運送移除。
矗立在香港大學校園裡近25年的「國殤之柱」,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為紀念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六四死難者而創作,是歷史紀念與象徵香港民主和自由的標誌。
《港版國安法》2020年中在港實施,就拆除「國殤之柱」一事,校方解釋指其老化及展示或有違法風險,衡量大學利益後決定予以拆除。

亞軍:

林靄怡 Lam Oi Yee 明報 Ming Pao

2021年12月10日,香港中環蘇豪區發生私家車溜後嚴重意外。涉事私家車車尾懸空卡在卑利街樓梯口,樓梯底事後仍有不少酒客在喝酒。

季軍:

蘇正謙 So Ching Him 星島日報 Sing Tao Daily

2021/07/01 香港七一假期約晚上10時銅鑼灣崇光百貨外東角道發生男子刀刺28歲男警後自殘。

優異:

何威利 Ho Wai Lee Michael 黑白新聞 Right News

2021年7月2日晚上,有市民到銅鑼灣崇光百貨外悼念七一刺警案疑犯梁健輝,有警員在銅鑼灣一帶截查悼念人士。當日晚上,有父母帶同兩名年幼的兒子到上址悼念,唯四人隨即被警員截查,其中一名男童在截查期間一直手持悼念用的鮮花。

黎家威 Lai Ka Wai 眾新聞 CItizenNews

攝於2021年7月1日。香港回歸24周年及中共建黨百年的晚上,銅鑼灣SOGO門外發生嚴重案件,一名約50歲男子用刀從後刺傷警員背部,其後自插胸口,送院後證實不治。官方形容涉案男子為「恐怖分子」,香港警方將此案定性為「孤狼式恐怖襲擊」。

袁瑋崙 Vernon Yuen 自由攝影師 Freelance Photographer

Police officers take away cutout of picture of the late founding chairman of the Hong Kong Alliance in Support of Patriotic Democratic Movements of China, during the police operation on the June 4th Museum, which commemorated the June 4, 1989 Tiananmen crackdown, in Hong Kong. . National security police on Thursday raided the closed June 4 museum in Hong Kong, a day after four core members of the Hong Kong Alliance in Support of Patriotic Democratic Movements of China were arrested.

(B)一般新聞組(共收到252張)

冠軍:

梁文熙 Leung Man Hei 自由攝影師 Freelance Photographer

2021年8月4日,有位青年獨自前往加拿大生活,在離境大堂前以擁抱家人作最後的道別。

2021年8月4日,有位青年獨自前往加拿大生活,在離境大堂前以擁抱家人作最後的道別。

亞軍:

蕭文超 Tyrone Siu 路透社 Reuters

A child plays with a mock submachine gun at a model Mass Transit Railway (MTR) station during the open day to mark the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Day, at Hong Kong Police College, in Hong Kong

季軍:

Louise Delmotte 自由攝影師 Freelance Photographer

A screen shows President Xi Jinping speaking at a light show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t Tamar Park in Hong Kong on July 4, 2021.

優異:

梁祖彝 Leung Cho Yi 自由攝影師 Freelance Photographer

20210604維多利亞公園
20210604Victoria Park

曾國宗 Tsang Kwok Chung 南華早報 SCMP

A man looking for his mother outside a elderly home at Diamond Hill , under the government’s policy on social distancing for Covid-19. 12APR21

Louise Delmotte 自由攝影師 Freelance Photographer

A worker removing the Pillar of Shame is silhouet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on December 23, 2021 in Hong Kong.

(C)人物(共收到166張)

冠軍:

陳傑新 Chan Kit San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偶然會在辦公室通宵工作,並向記者展示吹氣床褥。

亞軍:

夏家朗 Ha Ka Long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藝術家程展緯「轉行」車站清潔工一個月 捱最低工資生活 體驗工友辛酸:他們的工作絕對不只值37.5元

季軍:

陳焯輝 Chan Cheuk Fai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2021年6月3日銅鑼灣,六四前夕,一名街頭藝術家拿著一支爉燭在街頭表演。

優異:

林靄怡 Lam Oi Yee 明報 Ming Pao

2021年1月13日,由方曉山 (中)製作的港台節目《香港故事 香港病了》,首集編導伍立德(左)邀請導演周冠威(右)分享在政治紅線下的電影業現况。周冠威在節目中首度披露,正製作反修例運動紀錄片(即《時代革命》)。照片攝於港台電視大廈天台,背後為獅子山。記者著受訪者用一個眼神和表情,表達自身如何面對香港周遭病態。後來港台經歷節目審查,《香港病了》整輯被改名為《香港故事 疫行者》,不少集數包括周冠威受訪一集被抽起,方曉山亦辭職,伍立德被內部調職。

優異:

梁祖彝 Leung Cho Yi 自由攝影師 Freelance Photographer

林鄭月娥
Carrie Lam

優異:

蘇正謙 So Ching Him 星島日報 Sing Tao Daily

2021/11/17 香港2021立法會選舉,馮檢基再度出山參選不希望立法會變成一言堂,形容自己走的民主路是窄巷但還是有路可走,可惜最終低票落敗。

(D)體育(共收到84張)

冠軍:

楊柏賢 Yeung Pak Yin 明報 Ming Pao

2021年7月26日,東京奧運會男子花劍16強比賽,張家朗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意大利好手霍高尼後不禁激動歡呼。

亞軍:

Wu Chia Sheng 台灣中央通訊社 Central News Agency

20210801-tokyo-台灣拳擊女將黃筱雯在東京奧運女子拳擊51公斤量級8強賽,擊敗塞爾維亞選手順利挺進4強,黃筱雯賽後確定保銅時激動落淚,掩面而泣。

季軍:

李志華 Li Chi Wa 中國新聞社 China News Service

2021年12月4日中國內地奧運健兒訪問香港並進行跳水示範,香港青少年運動員目不轉睛注視奧運運動員的跳水動作。

優異:

Ko Sze Kei Eden HK01

2021年7月28日,東京奧運游泳女子200米自由泳決賽,香港泳手何詩蓓以破亞洲紀錄時間奪得銀牌,完賽後她滿足地仰天。

Ko Sze Kei Eden HK01

2021年8月6日,東京奧運場地單車女子爭先賽,李慧詩代表香港出賽。

李睿哲 Lee Yui Chit Eugene 星島日報 Sing Tao Daily

2021年1月16日,輪椅攀登者黎智偉挑戰攀登約320米高摩天大廈。

(E)特寫(共收到219張)

冠軍:

李志華 Li Chi Wa 中國新聞社 China News Service

2021年12月30日涉「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被拘捕的何韻詩步出西區警署,期間黃耀明於一旁等候。

亞軍:

鄧宗弘 Tang Chung Wang 明報 Ming Pao

2021年 06 月 24 日
創刊26年的《蘋果日報》,在香港政府引用《港區國安法》拘捕編採人員及凍結資金下難以繼續經營關係,最後於2021年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其網頁亦於午夜後停止更新;壹傳媒旗下《壹週刊》及《飲食男女》也宣布停運。蘋果日報大樓內的編務中心外碎紙機旁堆滿的紙碎。

季軍:

蘇正謙 So Ching Him 星島日報 Sing Tao Daily

2021/02/03 香港疫情下公共設施被圍封禁止使用,但無阻老人家下棋的決心。

優異:

林亦 Lam Yik 自由攝影師 Freelance Photographer

2021年4月2日 因應新冠疫情,遊泳池維持有限度服務,市民在被維封的室外遊泳池旁邊曬太陽。

王昕甯 Wang Yan Ning Bertha 自由攝影師 Freelance Photographer

Visitors scan a QR code for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Leave Home Safe” app to trace people in the advent of any Covid-19 outbreaks, as they queue up to enter the annual Hong Kong Book Fair in Hong Kong on July 17, 2021, which prior to 2020 attracted more than a million visitors annually over the six-day event.

傅俊偉 Fu Chun Wai 壹週刊 Next Magazine

2021年9月22日。警方於旺角鬧市街頭1幢大廈外牆的電子廣告屏幕登上動態廣告,達4層樓高的「真人」交通警站於路口提醒行人注意路面安全。

(F)自然與環境(共收到141張)

冠軍:

陳焯煇 Chan Cheuk Fai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2021年2月6日,塔門,一頭牛在遊人的野餐毯子上。因為島上的草不足,牛經常垂涎遊人的食物。

亞軍:

黎家威 Lai Ka Wai 眾新聞 CItizenNews

2019年反修例示威,警方在多座政府建築外設置重重「水馬陣」,直至今年10月初才全數移走。香港在畢拉山廢棄石礦場,即警方爆炸品處理課基地中,擺放至少數百個水馬和鐵閘,有些更排列在山邊位置。

季軍:

黃永俊 Wong Wing Chun 南華早報 SCMP

August 2, 2021 – A red tide clouds waters off Kadoorie Beach and Cafeteria Old Beach in Tuen Mun.

優異:

李睿哲 Lee Yui Chit Eugene 星島日報 Sing Tao Daily

2021年11月17日,警方與漁農自然護理署人員到深灣道人道毀滅野豬。

李睿哲 Lee Yui Chit Eugene 星島日報 Sing Tao Daily

2021年3月26日,屯門青山山火燒逾43小時終撲熄,大片森林變焦土。

(G)圖片故事(共收到75輯)

冠軍:

Louise Delmotte 自由攝影師 Freelance photographer

Hong Kongers bid a painful farewell in the rain – Hong Kong’s largest pro-democracy newspaper, Apple Daily, was forced to close on June 23, 2021, a week aft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police froze its accounts, raided its office and arrested top editors. 

亞軍:

曾梓洋 Tsang Tsz Yeung 自由攝影師 Freelance Photographer

《送車記》

隨著反送中運動過去,香港各級法庭都在審訊大量相關案件。2019至2020年間,多場示威活動拘捕超過一萬人,年齡介乎11歲至84歲,被捕人士數字為香港歷年示威活動之最;其中有超過2,600人被檢控,包括被控暴動的720人。兩年過後,當中只有逾1000人完成司法程序。每天法庭需要處理眾多案件,保釋候審、還押待審的被補人士進進出出,記者及親友都會清早到法庭外排隊,希望能到庭內聽審。法官判刑後,不少被捕者的親人、朋友或支持者都會在法院門外追著疾呼而去的囚車,邊跑邊揮舞手機,以微弱燈光隔著囚車的深色車窗,與至親作送別。

季軍:

鄧宗弘 Tang Chung Wang 明報 Ming Pao

「流動」

        2021-6-4日是六四記念32年,《港區國安法》立法後香港政府以《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公安條例》禁止支聯會如以往般於銅鑼灣維園舉行燭光悼念集會。警察下午開始,封閉維園足球場,全港多區亦增加警力駐守,以防民眾聚集悼念。

         晚上旺角區警方大規模截查在場市民,並以廣播表示雖沒有集會,但只要在場的人有共同目的,警方仍可根據限聚令(禁多於4人聚集)或公安條例(禁多於50人聚集)執法,其後有市民在街頭亮起手機LED燈,以「行街」流動方式悼念。

優異:

莊坤儒 Kent Chuang 台灣光華雜誌 Taiwan Panorama

《台灣百年大旱》

2021年春季,台灣遭逢百年大旱,中部以南的水庫蓄水量持續見底。雖然相關單位趁著鋒面來襲進行人工造雨,但成效不彰。之後政府祭出供5停2的限水措施,各個乾涸的水庫也展開清淤作業。此篇圖片專題記錄乾旱時期顯露出的歷史遺跡,包括台灣早期遷村建水庫的屋舍、墓碑、水底設施、人造器具等等,今非昔比,滄海桑田。

林靄怡 Lam Oi Yee 明報 Ming Pao

《圍住樂與愁》

2021年1月23日,香港政府於凌晨時分實施首次突式圍封,將佐敦一帶列為「受限區域」並實施禁足令,區內居民須留在其處等候並按安排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待全區完成並獲得陰性通知,方可離開。隨着政府的行動,平日熙來攘往的油麻地廟街與周邊社區生活機能恍如停頓。「受限區域」困住靜靜等待的居民,也圍住他們的樂與愁。

重圍內居民唯一踏出家門的機會就只有到樓下的臨時採樣站。幾十米路程、數十分鐘輪候檢測,成為居民過去兩日落街「放風」的機會。

記者圍封兩天同樣處受限區域的酒店內,雖無法離開房間,卻能從房內窗戶挖掘到居民苦中作樂的點點滴滴。

被困小小空間,有住客點煙悶坐家中,有人上天台散散步、吹吹風。少年不識愁滋味,小男孩趁機透過窗口認識新朋友,見到記者的攝影鏡頭不時扮扮鬼臉,又如數家珍地把珍藏玩具一一放到窗前;這刻拿起布公仔,下一刻戴上蜘蛛俠面具,最後不忘擺出讓人窩心的心形手勢,孩子的生活和心情似乎未受影響。

優異:

麥鈞傑 Mak Kwan Kit Alan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Ta Kung Wen Wei Media


2021年 7月1日 至 2021年 7月2日

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後 

在回歸祖國24周年

香港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

令香港變成紅海一片

《前線 · 焦點》新聞攝影比賽評審日 Judging of Annual “Focus at Frontline” Photo Contest

《前線 · 焦點》新聞攝影比賽評審日將訂於三月十八日 (星期六) 下午二時至下午八時假觀塘鴻圖道59號鵬光大廈1樓 The Lobby 舉行。歡迎各位到場支持。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this year’s judging of the annual “Focus at Frontline” photo contest will take place on Saturday, March 18, 2016 from 2pm to 8pm at 1/F, Pang Kwong Bldg, 59 Hung To Rd, Kwun Tong (The Lobby). Everyone is welcomed to observe the judging process.

 

《前線‧焦點 2014》新聞攝影比賽結果 FOCUS ON THE FRONTLINE 2014 PHOTO COMPETITION RESULTS

由香港攝影記者協會舉辦之《前線‧焦點 2014》周年新聞攝影比賽,於 2015 年 3 月 7 日假油麻地Morphic Collective順利舉行。今屆比賽共收到 92 名參賽者合共 2,121 張作品,經過 7 位評判專業評審選出七個組別的得奬作品,比賽結果如下:

另外,本年度的新聞年度圖片殊榮,由《香港商報》麥鈞傑奪得,得獎作品為旺角佔領區清場日岑敖暉被拘捕。評審團認為,雨傘運動在過去一年屬香港最具代表性事件,圖片具時間穿越性,而學聯是佔領運動主要團體之一,他最後被捕,佔領運動似乎告一段落,但運動卻繼續影響著香港的現在及未來,岑亦象徵香港第五代年輕人,突顯出年輕一代參與社會運動的決心和對心中理念的堅持。相片中岑敖暉表現出冷靜,顯示出承擔公⺠抗命責任的勇氣。故此將其選為「年度圖片」。

觀看所有比賽得獎圖片及圖片說明可到:http://hkppa.net/frontline2014-result

年度圖片 Photo of the Year
麥鈞傑 – 香港商報
人物組 - Portrait

 

 

 

體育組
冠軍 Victor Fraile
體育組 - Sport

 

亞軍 李澤彤 – 明報
體育組 - Sport

 

季軍 呂小煒 – 新華通訊社
體育組 - Sport

 

優異 林振東 – am730
體育組 - Sport

 

 

 

自然與環境
冠軍 林振東 – am730
自然與環境組 - Nature and Environment

 

亞軍 廖雁雄 – 中國日報
自然與環境組 - Nature and Environment

 

季軍 梁文輝 – 星島日報自然與環境組 - Nature and Environment

 

優異 葉英傑 – 路透社
自然與環境組 - Nature and Environment

 

優異 Derek Yung – 自由攝影師
自然與環境組 - Nature and Environment

 

 

 

人物組
冠軍 麥鈞傑 – 香港商報
人物組 - Portrait

 

亞軍 王智強 – 南華早報
人物組 - Portrait

 

季軍 陳焯煇 – 成報
人物組 - Portrait

 

優異 Miguel Candela
人物組 - Portrait

 

優異 余俊亮 – 明報
人物組 - Portrait

 

優異 鄧宗弘 – 明報
人物組 - Portrait

 

 

 

特寫
冠軍 李澤彤 – 明報自然與環境組 - Nature and Environment

 

亞軍 葉家豪 – 明報
特寫組 - Feature

 

季軍 郭浩忠 – 自由攝影師特寫組 - Feature

 

優異 盧翊銘 – 明報特寫組 - Feature

 

優異 李澤彤 – 明報特寫組 - Feature

 

優異 李澤彤 – 明報特寫組 - Feature

 

 

 

突發新聞
冠軍 蕭文超 – 路透社突發組 - Spot

 

亞軍 李澤彤 – 明報突發組 - Spot

 

季軍 李澤彤 – 明報突發組 - Spot

 

優異 鍾林枝 – 星島日報突發組 - Spot

 

優異 莊振邦 -am730突發組 - Spot

 

優異 余俊亮 – 明報突發組 - Spot

 

 

 

一般新聞
冠軍 羅國輝 – 壹週刊一般新聞組 - News

 

亞軍 李澤彤 – 明報一般新聞組 - News

 

季軍 黃偉邦 – 文匯報一般新聞組 - News

 

優異 盧翊銘 – 明報一般新聞組 - News

 

優異 廖雁雄 – 中國日報突發組 - Spot

 

優異 馮凱鍵 – 星島日報突發組 - Spot

 

 

 

圖片故事
冠軍 曾梓洋 – 明報週刊圖片故事組 - Photo Essay

 

亞軍 蔡文豪 – 大公報圖片故事組 - Photo Essay

 

季軍 林振東 – am730圖片故事組 - Photo Essay

 

優異 郭浩忠 – 自由攝影師圖片故事組 - Photo Essay

 

優異 葉英傑 – 路透社
圖片故事組 - Photo Essay

 

優異 Roy Liu – 自由攝影師圖片故事組 - Photo Essay

 

何家達﹕The Camera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讀傳媒的人一定學過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這句話,出自英國作家Edward Bulwer-Lytton舞台劇Richelieu的台詞,文字的力量及其影響力有時的確比一把劍對他人造成更大的傷害。傳媒人以此為警惕,新聞報道要中肯,過得自己過得人,良心似乎是記者這個職業的必要條件之一,否則弄筆桿子為權力機關作宣傳喉舌,淪為政治工具則萬劫不復。然而在人人攝影和社交媒體大行其道的年代,恐怕我把句子改成The camera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柯達公司始創人George Eastman曾經說過:「We were starting out to make photography an everyday affair, to make the camera as convenient as the pencil.」現今還會用鉛筆的人,除了莘莘學子外,相信已經寥寥可數,但每人擁有至少一部具拍攝功能的智能電話則毫無懸念。外國一個走火警告標語寫到:「In case of fire, please leave the building before posting it on social media.」可窺見現代人沉迷社交媒體的程度。

20140719TAT02

 

 

 

 

 

 

 

 

 

 

 

 

 

在社交媒體一日千里的今天,以照片傳播資訊老早不再是傳媒人獨享的專利,只要在facebook設立一個fan page專頁任何人都可以自稱記者,拍張照片寫點似是而非或是感情氾濫的文字呃吓like,這才發現原來當記者這麼容易。

 把涉事者的樣貌公諸大眾

一些人氣網民的status引起廣大迴響後,普通市民發現原來自己也具備當記者的本能,爭相模仿將生活中各種自己看不順眼的事拍照然後放上網供朋友討論/聲討/恥笑/批判一番,於是年輕人在地鐵不讓座、司機泊車無公德心、街頭攝影變成變態佬影女等等的照片和短片每天充斥網絡,人人當起法官,道德高地恐怕早已出現人滿之患。

20140719TAT05

 

20140719TAT03

 

 

 

 

 

 

 

 

 

 

 

 

 

網民拍攝的照片一般不會考慮對被攝者的指控是否合理,由於其目的是把涉事者的樣貌公諸大眾,故此不會把照片中的主角樣貌遮蓋,這做法是徹底的網上公審而非理性討論。

傳媒一般在處理涉及刑事案件的新聞中,因為要顧及警方在調查案件時要經過認人程序,才能將認人結果呈上法庭作為證供,疑犯未正式在法庭受審前,報章都會在照片上打格仔遮去疑犯樣貌,以確保疑犯在法庭上能避免因在媒體上曾經曝光而被陪審員先入為主地被咬定為犯案者的機會。然而網民上載的照片旨不在尋求事件真相,很容易淪為宣泄個人情緒的途徑,是相當危險的行為。

20140719TAT04

 

 

 

 

 

 

 

 

 

 

 

 

 

紀實攝影從事實與真相出發,講求真實性、歷史記載性,是真實事件的直接呈現,紀實攝影一旦脫離「真」的這個字,意義就大大打了折扣。曾擔任Sunday Times編輯的英籍記者Harold Evans曾經說過:「The camera cannot lie, but it can be an accessory to untruth. 」這句說話放在今天的社會實在是當頭棒喝。攝影記者作為紀實攝影的中堅分子,除了關心能否拍到好的照片之外,最緊張的就是聲譽,一旦從事弄虛作假「篡」改照片,名聲臭了就等於事業生涯的終結。故此老牌傳媒向來對員工的職業操守有嚴格要求,貞節牌坊等於搵食架生,這條底線毫釐不能退讓。

 攝影記者操守指引

美國國家攝影記者協會(National Press Photographer Association)的網頁上載有操守指引,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亦有制定類似指引供行家參考,其目的在於鼓勵攝影記者時刻以最高專業水準為依歸,在社會中擔任如實紀錄歷史的角色。其中一條指引是這樣寫的:Be complete and provide context when photographing or recording subjects. Avoid stereotyping individuals and groups. Recognize and work to avoid presenting one’s own biases in the work.

消費影像的行為幾乎毫無成本,鏡頭所向之處隨時可以製造話題,公共空間已經變成道德審判的最好場所。當操控影像的權力散落在每個尋常百姓的手中時,或許已經沒有人再關心市民與專業攝影記者之間的分野,然而還原社會真相仍是記者的基本責任,攝影是兩面刃,視乎用在什麼人手中。

(作者為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執委)

文×何家達

圖×網上圖片、何家達

編輯 蔡曉彤

原文載於2014年7月19日 《明報》星期日生活

viewfinder : find a view -「防火防盜防記者」

viewfinder : find a view -「防火防盜防記者」

原文刊 7月6日-明報

71遊行結束後,上千名示威者於遮打道靜坐預演「佔中」,警察如臨大敵取消休假調派人手增加當值數目,借用警校充當拘留中心,警民關係組亦預先在遊行前與各大傳媒打好關係,重申警方尊重新聞自由。然而,待活動正式上演,警員宣佈示威者違法,之後亦以影響清場工作為由,要求記者離場,雙方關係無可避免再受到考驗。

警方清場總是傾向把記者和示威者共同當作「被清」的目標,錯誤想像警媒關係互相合作處理混亂,因此一但混亂發生警察首先邀請記者配合,若記者拒絕便動輒以抬離、拘捕等手段恐嚇記者,又以為在老遠的現場設立一個「記者區」便是協助傳媒採訪,然後在現場派出一批傳媒聯繫隊伍,便算盡了力與傳媒溝通。但說到尾,其實只是覺得記者「阻頭阻勢」,影響他們工作。

閱讀全文 viewfinder : find a view -「防火防盜防記者」

view finder : find a view﹕以巴衝突 老掉牙的照片題材?

原文刊一月二十六日明報星期日生活0126MP05

以巴衝突經歷多次血腥戰爭後,紛爭仍未停止,衝突永遠是傳媒的關注點。自1980年代開始,任何與以巴衝突有關的新聞照片均大同小異,小朋友向以色列士兵投擲石頭、難民營的殘兵婦孺、巴勒斯坦民工穿越邊境到以色列打工、或者是傷心欲絕的母親向戰爭中逝世的兒子作最後道別,就算不能用千篇一律去形容,亦可說是換湯不換藥,對患有影像麻木症的現代讀者來說,衝突的傷害性似乎也隨着照片的威力減弱,而變得不再發人深省。

閱讀全文 view finder : find a view﹕以巴衝突 老掉牙的照片題材?

view finder﹕find a view 一張照片勝過……

原文刊 二零一四年一月五日明報星期日生活

【明報專訊】「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是我們經常聽到用來讚美優秀攝影作品的句子,以字面理解就是指一張照片中承載的信息非常豐富,帶人神馳萬里,言不盡意,只能神會。眾多攝影種類中,紀實攝影的存在本身就有說明事實的需要,故較着重照片內的信息傳遞(carry a message)。這類照片本身的拍攝動機或多或少要「說明環境」,雖然應用在不同範疇中有不同的差異,但當中的「說明」能力卻是必須具備的條件,否則稱不上紀實攝影。

1963年越南僧人釋廣德在街頭自焚的圖片震撼整個西方世界, 美國總統甘迺迪曾評語這照片是:「No news picture in history has generated so much emotion around the world as that one.」(網上圖片)
1963年越南僧人釋廣德在街頭自焚的圖片震撼整個西方世界, 美國總統甘迺迪曾評語這照片是:「No news picture in history has generated so much emotion around the world as that one.」(網上圖片)

在1963年越南僧人釋廣德,為了抗議越南政府對迫害佛教徒政策,坐在西貢繁忙的街頭上,在其他僧人幫助下澆上汽油點火自焚。從照片所見,火舌在其身上亂舞,他依然不動如山。在喃喃誦經聲之中,攝影師Malcolm Browne甚至連僧人何時死去也不知道,僧人在火焰中從未嘆過一聲也沒有叫過一句,甚至可用安詳來形容,直至被燒成炭。照片感染力極強,一看就不由自主地和他一同感受被火燒的痛苦,一下子把讀者與死亡的距離拉近。然而,釋廣德的表現卻又讓人錯愕,刺激着讀者去反思他的行動目的。到底他背負着什麼信念,使他可以甘願抵受烈火燃燒的痛苦?讀者即使未了解照片的新聞背景,單是影像,已足以留下震撼。

這種「帶動情感」感染力和「說明環境」功用,正正就是我們說「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的兩個因素。

閱讀全文 view finder﹕find a view 一張照片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