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國際著名新聞攝影比賽現正接受報名

2014年即將完結,當各媒體正準備新聞回顧的同時亦是新聞攝影比賽的開始。以下便是兩大新聞攝影比賽的資料,各位可以前往了解參加。

除此以外,本會舉辦的《前線•焦點 2014》攝影比賽亦正在準備當中, 2015年1月23日截止,詳情將於日內公佈。

 

 

World Press Photo 2015 攝影比賽(荷賽)

截止登記時間: 中歐時間2015年1月8日 23:59
截止遞交相片: 中歐時間2015年1月14日 23:59
http://www.worldpressphoto.org/2015-photo-contest

wpp

 

 

第十一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

截止時間: 北京時間2015年2月11日 24:00
http://www.chipp.cn/

華賽

News industry file reports collectively on assault of newsman/傳媒工作者被襲 業界集體報案

(注意:活動通知) 11月29日 星期六 早上十一時 灣仔警總

傳媒工作者被襲  業界集體報案

News industry file reports collectively on assault of newsman

Now新聞台工程人員李小龍在旺角協助同事採訪期間,被警方以襲警之名制服,頭及身體多處受傷。最後,李小龍被扣查逾24小時後,獲無條件釋放,警方仍保留檢控權利。

On Tuesday evening, 25 November 2014, an engineer of NOW TV news, Li Siu-lung, was subdued by police officers for allegedly assaulting a police officer while he was carrying out reporting duties with colleagues in Mong Kok. He suffered multiple injuries to his head and body during the process. After more than 24 hours of detention, Mr Li was released unconditionally, but the police have stressed it retains the right to prosecute in the future.

自佔領運動以來,部分警務人員屢以敵視態度面對傳媒,各大組織多番與警方高層交涉亦未見有任何改善,今次拘捕和襲擊記者更是變本加厲,打壓新聞自由。昨晚警方再一次以襲警之名拘捕正在採訪的蘋果日報攝影記者。我們相信在往後的日子,類似的警民衝突情況必定陸續發生,新聞工作者亦繼續面對更大的威脅,所以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Since the Occupy Movement started, some police officers have been antagonizing the media. Despite repeated dialogue between various media organizations and senior police management, the situation has not improved. It has, in fact, worsened with the recent arrests and assaults on reporters. These arrests and assaults are a suppression of a free press. Yesterday, police arrested a cameraman of Apple Daily for allegedly assaulting a police officer. We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more confrontations between the police and the public in the near future, and journalists will face even greater threats. We can no longer look on and do nothing.

閱讀全文 News industry file reports collectively on assault of newsman/傳媒工作者被襲 業界集體報案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就蘋果日報攝影記者,在旺角採訪期間被拘捕作出以下聲明

攝影記者王俊龍被警察鎖上手扣拘捕[/caption]:(附加現場照片)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就今晚(11月27日)在旺角採訪期間,蘋果日報攝影記者王俊龍被警方拘捕,本會對此感到極度憤怒及遺憾。

事發時,該攝影記者和另一同事均佩帶記者證進行採訪,混亂期間,王的同事被警方質疑他觸碰其腰間槍袋。當王俊龍上前了解情況時,忽然數名警員一湧而上,將他按在地上,並鎖上手扣,其後更以涉嫌襲警拘捕及帶走。

本會對此事件感到極度憤怒。攝影記者在現場採訪及報導,目的是代替公眾擔當監察者的角色。惟近日警察接二連三以拘捕的手段恐嚇在場的記者,影響正常採訪工作,並以粗暴手法作出拘捕,危害新聞工作者的安全。

本會希望警方堅守專業態度,尊重新聞自由,重視社會大眾的知情權,在處理公眾活動期間,以互諒互讓的態度處理傳媒的採訪需要。

蘋果日報提供圖片

攝影記者王俊龍被警察鎖上手扣拘捕
攝影記者王俊龍被警察鎖上手扣拘捕

協會就Now新聞台工程人員在旺角採訪期間被拘捕作出以下聲明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就Now新聞台工程人員,在旺角採訪期間被拘捕作出以下聲明: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就今晚在旺角採訪期間,Now新聞台工程人員被警方拘捕,本會對此感到極度憤怒及遺憾。

事發時,該工程人員正在進行正常的採訪直播工作,但警方聲稱其所帶的鋁梯碰撞到部分警員,於是將其按倒在地上,令其身體多處受傷,及後更一度以涉嫌襲警為由拘捕該工程人員。

本會強調,傳媒有責任於新聞現場目擊及完整地紀錄事件,而拘捕正在採訪中的記者,嚴重損害了新聞自由及公眾知情權。本會希望警方能尊重及理解前線新聞工作者的責任,避免再發生同類事情。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

2014-11-25

HKPPA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雨傘運動 Umbrella Movement》Slideshow

「由於先前影片出現技術問題,現再次上傳, 多謝各位支持!
Ver2 現正努力製作中,將會盡快更新。」

《雨傘運動》持續逾月,攝影記者每天都在前線記錄運動的發展。
為此,協會特別將作品製成 SlideShow,並會不時更新,直至運動完結。

蕭文超:「應該選那一張照片?」

viewfinder : find a view -「應該選那一張照片?」

近日美國黑人青年Mike Brown被警察射殺在Ferguson當地社區引起牽然大波,事件當中影像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我們對傳媒使用死者和傷者生前的照片報導見慣不怪,因為傳媒總需要利用頭像簡化一個人,一個沒有頭像的人難以使觀眾留下印象,然而,當中是否只是隨便一張相片這麼簡單呢?

美國NBC新聞報導時使用Mike Brown身穿籃球背心並做出不知明手勢的照片作為頭像,據說照片是記者從Mike的社交平台下載,也許大家覺得這樣處理沒有大問題,因為這正是Mike在社交網站的頭像,但我們都不認識肇事青年,我們對他的印象建立源於第一印像,那就是新聞報導上的第一張頭像照片。我們都不能抵賴,我們不是從樣貌、衣著、動作和背景去判斷人和事件,如果那照片展示的是身穿名牌恤衫和舉止優雅的黑人的青年,也許我們在新聞報導內文前已經覺得青年無辜,若他衣著普通和打著不知明的手勢,我們多多少少都影響對他的印象。

NBC主要在報道時使用上方的照片,其中 Mike 的動作被懷疑是黑幫手勢,也有人指是和平的手勢。

「#IfTheyGunnedMeDown」(如果他們槍殺了我),是網絡上的青年在Mike Brown被殺後,以自選的個人照片去反擊新聞界選用當事人照片報導的慣例,青年上傳身穿正式服裝或反叛的衣服,在鏡頭前擺動不同的動作製造形象,這種自我製造本身已經有虛假不真實的意味,但這種抗議式照片還是有其價值,因為當中隱含著抗議警權和反抗身份塑造的意義。

「#IfTheyGunnedMeDown」(如果他們槍殺了我)是一項反抗身份定型的網絡「示威」

肇事青年被槍殺影像改變城市當中的匿名性,使互不相識的陌生市民連成一線,共同將生活的不滿轉化為對抗種族歧視的使命。當中所憑藉的不是傳統媒體的相片,而是透過無所不在的手機攝影,Twitter上流傳數以千計Ferguson的暴亂相片,市民互相合作奪去傳媒掌控多年的單一角度展示,也突破印刷媒體照片數量的限制,全日24小時所有不同的角度都有人在拍攝和上傳,然而若說社交平台帶來的新影像革命能摧毀新聞攝影,卻似乎還有一段距離。上千上萬的照片充斥各大社交平台,我們在圖片中看到憤怒、看到暴力、看到寬恕,但我們無從入手,我們無法從社交平台整理出事件的脈絡和發展,看不到事前的因、也看不到事後的果,我們在千萬張照中浮沉。

一張好的新聞照片是事件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這就是為什麼圖片編輯每天都要絞盡腦汗、萬中選一地揀選一張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照片放在頭版。頭版照片不單是視覺的考慮,還牽引背後的價值和理念,不同的選擇帶來不同的報紙面貌,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反戰派與好戰派傳媒的圖片選擇。

美聯社攝影記者Bill Hudson,拍下了黑人示威學生 Walter Gadsden被警察的犬隻咬住胸口的一刻,令人質疑警察使用過度武力。

這兩張照片,激發起美國的大多數人對人權運動投以同情和支持,緊隨而來的民意,促使美國的民選總統不得不下令重新檢討使用警犬的手則和鐵腕對付示威者的命令,民間的壓力和政府的回應均為當地的民權運動帶來正面的脾益。

一直擔當香港新聞攝影界橋頭堡的老牌英文報章,近年經常以沒有特色的大場面相片報導影響香港重大的新聞事件,除了是對前線攝影記者的羞辱,更是愧對香港的歷史,數十年後,沒有讀者希望千辛萬苦找到的舊新聞,卻只查看到一張人山人海的高位照片。圖片編輯的工作不只是隨便選一張照片那麼簡單,即使只是肇事人的頭像照也隱含角色身份和文化象徵,香港擁有出色的攝影記者,我希望圖片編輯不要放棄自己的權力和智慧,選擇出最好的照片,為香港留下真實的歷史印記。
(作者為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主席)

圖:網上圖片
文:蕭文超

原文載於2014年8月31日 《明報》星期日生活

Speech by Tyrone Siu at “Focus at the Frontline 2013” awards ceremony – The Worst is “Nothing Happened”

140906EB2

The Worst is “Nothing Happened”

Hong Kong journalists and citizens are busy for the past years on reporting and debating political and social issues. There are many protests against the government. As journalists ourselves, we worry if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best moments are fading away.

There are comments saying the instability is partly due to “negative” news coverage, blaming journalists for not saying something good for the government. In fact, we can’t take for granted that “to speak out when needed” is always true.

The index figure of measuring local press freedom is declining. Some publications are alleged to be controlled by businessmen or bigwigs. People start questioning about their impartiality. There are worries about self-censorship. Initially there were text reports being affected. Now comes news images.

Some photographers from the frontline said their companies have reminded them “to handle carefully” images of tycoon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especially court case related coverage, in which it’s better to show just the official rather than tycoons. Such orders from the management may have implications on serving advertising clients and sacrifice independent news judgment. At worst, readers think they are well informed from news publications but indeed not.

It may not be a big deal without a picture of a tycoon. However, it’s hard to tell if one day voices are not heard from those in needed. There may be no image from June 4th candlelight vigil, or no image from July 1st mass protest. For those who only report “positively”, false images may overtake reality.

This exhibition displays awarded images taken last year, which considered truly reflecting the reality. One should rejoice that such images can still be openly shown.

We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for the photographers who work hard and without fear. In addition, an immense applause to Nikon, our major sponsor, who has been with u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We also thank Times Square for sponsoring us the venue, which is the best location to display these witnesses of history.

This exhibition reflects what has been going on in our city. The content has no gimmick and to some extent may be considered as too serious for casual viewers. We treasure the opportunity to be exhibited here. We hope not, but it could be the last of its kind. The support from sponsors and the public offer us the power to go on.

Tyrone Siu

Chairman of Hong Kong Press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蕭文超:最可怕是「什麼也沒有發生」 -《前線 · 焦點 2013》頒獎禮致詞全文

EB2

 

最可怕是「什麼也沒有發生」

作為關心社會的香港市民和記者,這幾年簡直是「疲於奔命」。每天報上也見到爭拗不斷的社會議題,政府政策不得民心,群眾活動此起彼落。我們不禁對一直堅信和守護的價值感到擔憂,過往的美好歲月是否已經煙消雲散。

今天市民對政府的反對聲音響徹雲霄,有人歸究這是記者「報憂不報喜」的錯,質疑傳媒「有破壞無建設」,不協助政府疏導民意。然而,今天社會隨時可以「不平則鳴」、可以批評政府施政,並非必然。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連年下跌,傳媒日漸被商人和權貴「統戰」,不少傳媒的編採方針都受市民質疑,自我審查的質疑不絕於耳。過往新聞審查多發生在文字稿件,最直接的干預,是在某些敏感新聞以特別方式處理。但今年年初,這種審查和干預卻悄然來到新聞攝影之上。

有前線新聞攝影記者表示,公司指名要「小心處理」涉及某幾位巨富和政治人物的新聞照片,除了減少報導涉及某富商和前高官貪腐醜聞一案,亦開宗名義下令必須有圖片見報時,也只能使用高官的照片,避開某富商的影像。這些指示簡直令人心寒,難免猜測該機構赤裸地為廣告商服務,犧牲新聞中立。

自我審查最可怕的是,當讀者自己看到的已是「真相」,卻不知道一切只是偽像。

看不到涉案富商的照片,可能無關痛癢,但難保有一天,弱勢社群的困境無人知道,六四晚會萬人薪火相傳的影像亦「被消失」,七一遊行的人士聲嘶力竭的素求亦無人再聽見。改為「報喜不報憂」的傳媒,每天亦改為報導虛假的歌舞昇平,掩飾現實的崩壞。

傳媒「有破壞無建設」很可怕嗎?還是幾十萬人的集會被傳媒滅聲、當不公義的事情被消失,才更加令人懼怕?

攝影記者攝會的新聞攝影展覽,是前線攝影記者在過去一年用心為社會留下來的新聞紀錄。透過這些圖片,市民大眾可以看到城市的荒謬,見到對堅持理想的抗爭,感受到對公義的執著,見證到災難對人性的考驗。大家都應該慶幸這些新聞相片沒有被消失。

感謝我們的攝影記者,毋懼壓力,繼續付出血汗,去為大家留下紀錄。也感謝贊助機構Nikon,場地贊助時代廣場,讓這些優秀作品,可以公開在這裡展出。在這個以時代命名的廣場,我們很榮幸為各位留下香港的時代見證。

這展覽也沒有巨型卡通公仔予人拍照、也沒有新奇和有趣的綽頭。這裡有的,是香港一頁頁的歷史,沉重得讓人無法直視,嚴肅得幾乎「趕客」,可是又容易被摧毀,被滅聲,我們很珍惜每年在這裡展覽的機會,每一年的展覽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希望社會各界繼續支持攝影記者的工作,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是推動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最後,我引用香港作家韓麗珠的一句話作結。「長久下來的威嚇,所有本來堅強的背都會微駝,而習慣蜷縮的身子也會愈變愈矮小。每個人都要為了忠誠地成為自己這一件事付出難以估計的代價,而成為自己就是其中一項,無論走到那裡,也試圖把身子垂正站立,而非為了配合牢房而長期扭曲」。

Hong Kong Press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