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焦點 2018》比賽結果 “FOCUS AT THE FRONTLINE” 2018 RESULTS

由香港攝影記者協會舉辦之《前線·焦點2018》周年新聞攝影比賽,於六月十五日(星期六)順利舉行評審。今屆比賽共收到75名參賽者合共777張照片及64輯圖輯。

本年度的新聞年度圖片殊榮,由彭博新聞社攝影記者楊德銘奪得,得獎作品為「一班親中示威者到香港外國記者會外示威,抗議該會主席馬凱邀請陳浩天作演講嘉賓」。評審團認為,過去一年香港社會分化嚴重。至於相中的影像符號切割,表現一種曖昧意義,讀者可透過相片得出自己的理解,豐富相片的含義。

經過7位評判專業評審選出七個組別的得獎作品,比賽結果如下:

2018年度圖片

作品得主:楊德銘——彭博新聞社

Pro-China protesters hold banners during a demonstration outside 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in Hong Kong, China, on Tuesday, Aug. 14, 2018. Hong Kong’s foreign journalists’ club found itself at the center of the latest battle over rights in the former British colony, as pro-China groups threatened to keep a local activist from addressing the group.

(A)突發新聞

(共收到91張)

冠軍:楊柏賢——明報

2018年2月10日大埔公路發生雙層九巴翻側嚴重交通意外,截至晚上深夜,共19人死亡及63人受傷,傷者中9人危殆,警方通宵封鎖現場調查,圖左下角多名死者覆蓋白布,暫時停放路邊。

亞軍:林宇翔——經濟日報

2018年9月16日歷來最強大颱風「山竹」吹襲香港,十號風球下,杏花邨出現海水倒灌,有市民被困要由消防員協助救出.

季軍:梁詩聰——端傳媒

2018年2月10日,台灣花蓮發生6級地震後,雲門翠堤大樓倒塌。

優異

i)梁文輝——星島日報

2018年09月16日 山竹來襲巨浪滔天一名謹守崗位攝影記者

ii)詹家志——蘋果日報

2018年12月15日深水埗街頭天降鈔票

(B)一般新聞組

(共收到160張)

冠軍:馮凱鍵——明報

2018年2月27日,曾在發起罷駛行動的九巴女車長,「月薪車長大聯盟」葉蔚琳在九龍灣九巴車廠與高層會面後,宣布訴求取得初步成功,暫停所有工業行動,她舉高雙手歡呼,其他簇擁她身旁的車長拍手叫和。

亞軍:馮凱鍵——明報

2018年6月11日,梁天琦因暴動罪被判處6年監禁,圖為他由法院送抵荔枝角懲教所,步下囚車一刻。

季軍:梁文輝——星島日報

2018年10月21日 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

優異

i)蘇正謙——星島日報

2018/01/13 5歲女童陳瑞臨遭生父及繼母長期虐待致死,多名市民聚集在公民廣場外悼念臨臨,為她獻上點點燭光。

ii)梁鵬威——香港01

在羈押病房留醫七日後,曾蔭權穿上短袖棕色囚衣,一頭白髮並戴上口罩,坐在輪椅並鎖上手銬,由囚車接走,前往赤柱監獄。

iii)黃永俊——南華早報

September 17, 2018 – Commuters were stranded for hours at Kowloon Tong MTR Station on the early morning.

(C)人物

(共收到134張)

冠軍:楊德銘——彭博新聞社

Joseph Zen, cardinal of the Holy Roman Church, poses for a photograph in Hong Kong, China, on Saturday, Aug. 18, 2018. Zen — the retired but still outspoken former archbishop of Hong Kong — told Bloomberg News last month that he wrote to Pope Francis to denounce efforts by the Vatican to reach a landmark agreement with Beijing on the appointment of bishops in China.

亞軍:林振東——端傳媒

2018年2月9日 ,羅冠聰,香港眾志創黨主席。2016年香港立法會以23歲之齡當選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但其後因宣誓風波喪失議員資格。作為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策劃者之一,羅冠聰曾因案件被法庭定罪及判監。

季軍:羅君豪——香港01

2018年8月17日,人稱電競界楊過的陳栩銘天生左手沒有手掌,,手臂末端只有五粒小指頭。在電競的過程中重拾自信,走出被人取笑為「無手仔」的陰霾。陳栩銘想鼓勵和協助跟他有相近情況的傷殘朋友,於是開始成為電競教練,教導殘疾人士玩電競。

優異

i)蘇智鑫——明報

專訪朱凱廸

20181220
八鄉

ii)楊柏賢——明報

2018年10月2日,罕見病「脊髓肌肉萎縮症」(SMA)患者周佩珊(右)去年10月向特首林鄭月娥陳情,成功爭取引入美國新藥,該藥已完成註冊。佩珊上月底開始用藥,她期望各類型SMA患者可趁未惡化前盡快用藥,亦盼藥費「不會很快蒸發(病人家庭)資產」。圖左為暫未用藥的12歲第三型SMA患者James,他期望盡快用藥逆轉病情,日後打籃球及跑步。

(D)體育

(共收到72張)

冠軍:余俊亮——香港01

香港女飛魚歐鎧淳在高雄集訓,備戰亞運。她完成練習後在水中歇息,發現游泳才是最舒服最單純的事,水中的那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台灣高雄 2018-6-9

亞軍:蘇正謙——星島日報

2018/11/18 第65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三級方程式賽事,17歲德國女車手佛羅絲的戰車在葡京彎前大直路已失控,滑行至葡京彎的減速壆時更整架飛起,撞上同場另一戰車後,飛向場邊攝影台。

雙季軍:李澤彤——香港01、李澤彤——香港01

2018年8月23日/雅加達亞運會,香港劍擊男子佩劍隊於團體賽8強賽事中擊敗越南,晉級四強。
2018年8月26日/雅加達亞運會場地單車賽,香港隊拍檔張敬樂和梁峻榮出戰男子麥迪遜賽事,於彎道交替接力。這對世界盃分站麥迪遜冠軍組合在最後一圈後上反壓韓國,奪得金牌。

優異

i)鄭子峰——香港01

2018年8月25日,陳銘泰出戰印尼雅加達亞運跳遠項目。

ii)余俊亮——香港01

香港單車隊積極備戰亞運。賽道上,梁峻榮與隊友艱苦訓練;賽道下,孩童享受打羽毛球的樂趣。 將軍澳 2018年4月6日

(E)特寫

(共收到174張)

冠軍:楊德銘——彭博新聞社

Pro-China protesters hold banners during a demonstration outside 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in Hong Kong, China, on Tuesday, Aug. 14, 2018. Hong Kong’s foreign journalists’ club found itself at the center of the latest battle over rights in the former British colony, as pro-China groups threatened to keep a local activist from addressing the group.

亞軍:鍾林枝——明報

「山竹」襲港期間,多幢大廈玻璃幕牆抵不住強風爆裂,其中紅磡海濱廣場大量玻璃爆裂,窗框和玻璃碎從天而降,有途人以垃圾桶罩身快步走過。2018年9月16日

季軍:易仰民——蘋果日報

Newly appointed Secretary for Justice Teresa Cheng Yeuk-wah speaks during the official opening of the 2018 legal year in Hong Kong on 08 January 2018.Local media revealed on Saturday that structures identified at the homes of both Cheng and a property next door belonging to her husband in Tuen Mun were suspected to be illegal. The structures at Cheng’s house included a basement, a rooftop glass house and garden pools.

優異:

i)蘇智鑫——明報

位於西九總站內地口岸區範圍的候車大堂吸煙室,但內裏沒有座椅,乘客在吸煙室內站立或蹲坐着吸煙。2018年9月23日。

ii)李澤彤——香港01

2018年9月17日/颱風山竹襲港,將軍澳海濱公園受嚴重破壞,區內居民自發到場合力清理雜物,直至深夜。

(F)自然與環境

(共收到146張)

冠軍:許頌明——蘋果日報

2018年9月19日 –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兩日, 全港中小學復課,兩名學生在倒塌的樹堆中尋找上學的路.

雙亞軍:黃永俊——南華日報

September 17, 2018 – A playground at Heng Fa Chuen, a harbourside housing estate, Is left destroyed after Typhoon Mangkhut hit Hong Kong on September 16, 2018.

雙亞軍: 馮凱鍵——明報

2018年10月13日,青衣長亨村噴水池。

優異

i)曾國宗——南華早報

A woman hanging the clothes at her home in a squatter settlement at Wong Tai Sin. 20NOV18

ii)黃永俊——南華早報

June 1,2018 – Aerial view of dried lands and fisf ponds in Tai Sang Wai.

iii)李澤彤——香港01

2018年10月15日/金山郊野公園有大量野生猴子和野豬聚居,每逢有遊人前來餵食,牠們都會蜂擁而上,卻甚少為食物侵犯對方,和平共享溫飽

(G)圖片故事

(共收到64輯)

冠軍:高仲明——香港01

【深水埗天台為家——越南難民光哥 在慘白世界中幻想】

六十歲的光哥,原是越南難民,來港三十五年,太太和兩個兒子仍在老家。但光哥不願談及他們,初來港時面對過的困難,他亦不願提起。現職清潔工,光哥寄居於深水埗某天台的梯間,經常在天台拿起他的二手結他,自彈自唱他少年時鍾愛的越南情歌。

遇上光哥時,我正服食抗抑鬱藥,所看到的世界一片慘白。光哥看似自得其樂,但我覺得他是用幻想中的歡樂來麻醉自己,忘卻現實的孤單。我害怕有天會變成他,要靠幻想才活得下去。光哥好像被一團白光包圍著,其實他是活在黑洞中。

二手結他來自夜冷店,是光哥奢侈的友伴。彈壞了一枝,再換一支,每次花費數百元。
天台是光哥的演奏廳。
天台吸收日月精華,夏天熱得可以煎蛋。光哥下班後倒下便睡。
在一個尋常的下午,光哥如常獨自發呆。
天台的時光格外悠閒。
光哥收工後回到天台。
樓下的住客有時會上天台,跟光哥聊天。
光哥愛整潔,經常打掃梯間。
街上的垃圾野蠻生長,身形瘦小的光哥天天都在愚公移山。
光哥愛篤魚蛋,下班後在街上溜達。
香煙是繼結他後,光哥的另一奢侈品。同一枝煙,點起、吸啜、按熄、收好,下回再續。他仍戴著當年的結婚戒指。
清晨五時,光哥穿上制服,準備上班。
上班途中忽然傾盤大雨,光哥在路邊暫避。
光哥病倒,平日不怕冷的他罕有蓋上厚被,留在「室內」休息。
光哥的「離地」居所,比好多香港人的窩居都要開揚,至少望得見天空。

亞軍:林振東——端傳媒

深圳高速

改革開放四十年,深圳一路呼嘯,從一個到處荒蕪的小漁村,變成一個融合工業、金融、高新科技、港口貿易的經濟特區。她的本地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1.96億人民幣飆升至2017年的2.24萬億人民幣。深圳高速飛奔,不斷掃除障礙,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新高的數字,為五湖四海的人提供了奔跑的起點。但伴隨著樓價屢創新高,租金飆升,城中的生活成平急劇上漲,而薪金的升幅普遍跟不上,而為深圳發展貢獻強大的的工人們,權益仍然普遍被忽視。今天走在深圳,仍到處可見人口稠密的城中村,為基層提供棲息之所,但當中存在消防和衛生隱憂,這像是另一個深圳,散發凌亂放肆的生機。

深圳常被形容正處於機遇之巔,創科、金融、港口貿易,左右逢源,南方的風向,有時令人捉摸不定。2018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廣東,走訪深圳、珠海、清遠、廣州等地,外界不斷揣測,這會否是另一次「南巡」,習近平在深圳會否拜訪鄧小平銅像成為一個風向標。結果,習近平沒有拜訪鄧小平銅像,雖然亦不斷強調改革開放。

南風還將繼續吹?此刻的深圳仍高速呼嘯,儘管戰戰兢兢,前途未明,孤單而不確定。

深圳一對拍攝婚紗照的情侶。
深圳白石洲城中村一間牙醫診所。
深圳車展上參觀的市民。
深圳建築工地上的工人。
深圳沙灘,一對拍攝婚紗照的情侶。
深圳航天科技展,小孩在一個太空船裝置上體驗虛擬實境。
深圳交易所外的列隊人士。
深圳一間賣豬肉的檔販。
深圳一間美容院內的女子。
深圳工廠區一間飯堂,等候買飯的工人。
深圳一間電子廠的工人。
深圳世界之窗的表演環節。
深圳一間餐廳內用膳的客人。
深圳荔枝山公園的鄧小平銅像。
深圳荔枝山公園,觀看表演的觀眾。

雙季軍:馮凱鍵——明報

飛大象與水池

「童年時逢開窗,便會望見會飛大象。」兒時開窗,總有無限想像,騎着飛大象,想飛翔於樓下水池上,藍色綠色的在太陽映照下的粼光閃閃,童年總是鮮豔的美好。放紙船,扔石子到龜背上,家裏死了金魚又會哭着放到水池中讓牠有個歸宿,水池是一個我們的集體回憶。  

但不知從何時起,水池抽乾了水,變成了花槽,然後發現自己長大了,那些無聊的幻想只是虛耗光陰。上班,日復一日,帶着疲憊的身軀回家,沒再留意周遭景色,家變成了一個單純睡的地方。  

水池是建立一條邨identity的地方,老幼齊聚水池旁,嬉戲的嬉戲,乘涼的乘涼,打牙骱的打牙骱。居民總能夠在水池旁找到自己的身分,大家都是同邨人。水池也是一個美麗豐裕的象徵,代表一種我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想像。水池作為公共空間的作用,不過如此。  

從微觀到宏觀,我城何嘗不是水池一般的寫照。八九十年代的我城,每個人心中存有希望,有一種對未來的樂觀,鄰舍關係也比較好。後來水池抽乾了水,政府因着管理麻煩、耗費成本高而停止運營水池,做多錯多的官僚心態下,新公屋也不再建水池,我們的居住地漸漸變成一式一樣倒模般的石屎盒子。而盒子裏的人也開始變了,我們營營役役,我們自掃門前雪,開始忘記生活應有的樣子,也不懂再去想像。  

我們住的地方所以需要設計,在於人們需要用一些東西來重塑、解釋自己的生活。「生」與「活」,「生」只需要填飢解渴有瓦遮頭,而「活」本意是流水聲,是有一種動力與生之喜悅在其中。成年後開窗不會再見「飛大象」,但願我們能再見那粼光閃閃的水池。

雙季軍:林若勤——香港01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2018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次舉行開放日。

優異

i)陳焯煇——端傳媒

人類最大的創造力來自性欲望與寂寞,以假亂真也是人類的創造力之一,這年頭生出一種新的關係模式,有人寧願與假人做愛談情。

從前這個假人叫充氣娃娃,腦殼空蕩,名正言順是物,到今天已演變成植入人工智能的性愛娃娃 。它能給你反應、交流和解救寂寞,意圖走向「真人」,走向情感關係。性愛娃娃工廠是起點,攝影師走訪這個造「人」的欲望工場,再到滿佈性愛娃娃的廣州成人展,最後到貴州探望資深娃友。以影像探究中國性愛娃娃市場的結構,描述中國有一個關於填滿寂寞的故事。

人類最大的創造力來自性欲望與寂寞,以假亂真也是人類的創造力之一,這年頭生出一種新的關係模式,有人寧願與假人做愛談情。 從前這個假人叫充氣娃娃,腦殼空蕩,名正言順是物,到今天已演變成植入人工智能的性愛娃娃 。它能給你反應、交流和解救寂寞,意圖走向「真人」,走向情感關係。性愛娃娃工廠是起點,攝影師走訪這個造「人」的欲望工場,再到滿佈性愛娃娃的廣州成人展,最後到貴州探望資深娃友。以影像探究中國性愛娃娃市場的結構,描述中國有一個關於填滿寂寞的故事。 工廠員工正大量生產性愛娃娃。中山金三模特道具公司(WMDOLL)是國內第一間生產TPE(熱塑性肽氣體)材質的實體娃娃,本來生產內衣人形模特兒和道具起家。
廣州的性愛娃娃工廠,一個未完成的性愛娃娃。在中國,這是新興的欲望市場,大大小小山寨工廠爭嗚搶灘。
廣州一所性愛娃娃工廠內,娃娃手上有掌紋。
中山金三的工場掛滿性愛娃娃。全中國現有超過五十間大大小小實體娃娃工廠,近八成的娃娃製造來自廣東省一帶,近年紛紛由轉型為「智能科技」、「高科技」掛名的娃娃工廠。
廣州一間性愛娃娃工廠,員工的桌上放了名星楊穎的照片,作製作參考。這些年,國內情趣用品整體的銷售量,性愛娃娃就上升至10%,金三以前八成賣去國外,現在國內銷售量越來越多,國外國內比例趨向平均。
中山金三的工場,工人在製作娃娃骨架。他們工廠現在出產的人體──三圍數字從真實走向不真實,外型就從不完美走向完美,實現男人極致的性幻想。
中國廣州成人展。在中國,越來越多年輕人無戀愛無性經驗,拒絕婚姻和親密關係,來到了寂寞世代。
中國廣州成人展。因中國長久以來重男輕女,加上長達三十多年的一孩政策,預計中國到2030年將多出3000萬名男性,嚴重影響一代人的性愛關係。
除了出售娃娃,廣州成人展上不時有性感模特兒表演,一大班男仕圍著她拍照。廣州成人展是中國最熱鬧的成人產品展銷會。
廣州成人展,播放網上電台節目,一個性愛娃娃坐在前面。
貴州資深性愛娃娃用家離塵叔的家,他喜歡拍攝娃娃,電視上正播放他製作的性愛娃娃微電影。
在貴州惠水生活的離塵叔六十歲。四年來,花十多萬買了超過十隻性愛娃娃當他的模特兒,拍照、拍視頻,他是中國第一個敢把娃娃搬去戶外大自然拍攝的人,當年在娃友界造成轟動。圖為離塵叔與他的娃娃。
離塵叔與他的娃娃及親人,在他家𥚃的大合照。
明年他決定不往外跑,真正地退休,換兒子出外打工,偶爾寨子另一邊幾個外甥女會跑來幫他忙,和娃娃玩、打扮,遠離市區兩層高的偌大別墅一屋是娃娃,至少不是空蕩蕩。退休後有更多時間,他甚至想拍微電影,家的陽臺已安裝了綠幕和威也吊索,各種與娃娃有關的事讓他忙著。

優異

ii)張建邦——美聯社

Macau Dog Track Closure

Dog races were held here for half a century, up to five nights a week — a constant in this former Portuguese colony even as high-stakes casinos and concert venues sprouted up to offer newer, glitzier entertainment options.

Development and changing tastes have finally caught up with the Yat Yuen Canidrome Club, whose closure this month means the end of a controversial fixture in Macau — and of legal, regulated dog racing in Asia.

Local authorities, along with animal rights groups, were finding homes for 533 greyhounds abandoned in kennels on the premises. For months, activists and local officials had been asking volunteers to take care of the remaining dogs or adopt them.

One greyhound who had already found a home is retired racer Garlic, who loves strolling down the territory’s Hac Sa, or “Black Sand,” beach.

“He walks slow and he loves to take me to the seaside for walks every night,” owner Edith Lam says. “I suffered from depression before. I’m not sure whether he saved my life or I saved his.”

Tucked next to an old Portuguese fort, the Canidrome was for years the only track on the continent to allow betting on greyhound races. On Tuesdays, Thursdays and Saturdays, a total of 72 dogs raced in 12 heats, sprinting after a mechanical rabbit-shaped lure.

To keep in racing form, the dogs received brief exercise with walks and swims and made visits to the in-house veterinarian.

The company said many greyhounds retire in peace after their racing life ends after three or four years of competition. But animal rights groups had long accused the club of mistreating dogs and euthanizing underperformers or older racers, and campaigned for the club’s closure.

Angela Leong, the racing club’s billionaire owner and a local legislator, and the animal rights group Anima — two longtime foes — announced a joint plan to build a facility to house the dogs.

The Macau government ordered the Canidrome to move out of the downtown area two years ago amid a push for urban redevelopment.

March 11, 2018 –Macau, the gate of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s reflected on a bus window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dog handlers display the greyhounds for spectators before racing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a dog handler displays a greyhound for spectators before racing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dog handlers display the greyhounds for spectators before racing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a greyhound’s eyes is covered before racing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gamblers place bets on races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Greyhounds race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Greyhounds race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a greyhound owner, right, and trainer, left, show their winning dog at podium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a greyhound receives a medical check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greyhounds have massage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a greyhound receives a medical treatment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a greyhound receives a medical treatment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greyhounds swim for exercise at the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in Macau.
March 11, 2018 –Macau, Edith Lam plays with her five-year-old adopted greyhound Garlic from 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on a beach in Macau.

《前線·焦點》新聞攝影比賽為一年一度全港最大型的新聞攝影比賽,最早於1993年開始舉辦,為本港同類比賽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所有得獎新聞照片,均由香港專業的攝影記者拍攝及經評審精挑細選,務求向社會大眾展示具歷史意義,又具新聞和藝術價值的攝影作品。希冀加深市民對時事的關注認識,提昇大眾對攝影記者和傳媒的工作認同,同時表揚各得獎攝影記者過去一年對業界的努力和貢獻。

評判主要來自新聞攝影界持份者,今屆評審(排名不分先後)包括:

  • 葉英傑——資深攝影記者
  • 朱國明——攝影導師
  • 曾維德——前資深攝影記者
  • 高志強——攝影導師
  • 程詩詠——資深體育攝影師
  • 林亦非——自由攝影師
  • 曾梓洋——資深攝影記者

Hong Kong Press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