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入圖片觀看得奬者名稱及圖片解說)

以巴衝突經歷多次血腥戰爭後,紛爭仍未停止,衝突永遠是傳媒的關注點。自1980年代開始,任何與以巴衝突有關的新聞照片均大同小異,小朋友向以色列士兵投擲石頭、難民營的殘兵婦孺、巴勒斯坦民工穿越邊境到以色列打工、或者是傷心欲絕的母親向戰爭中逝世的兒子作最後道別,就算不能用千篇一律去形容,亦可說是換湯不換藥,對患有影像麻木症的現代讀者來說,衝突的傷害性似乎也隨着照片的威力減弱,而變得不再發人深省。
各位會員及同業:
由本會舉辦的《前線‧焦點2013》新聞攝影比賽,於今年首度試行全新的FTP上傳參賽資料方法。但有不少參賽者向本會反映,未能完全掌握上傳程序及改名格式等步驟,亦有參賽者以完全錯誤的格式上傳照片
為令參賽者有更充足的時間準備及理解上傳步驟,及方便參賽者重新上傳照片,本會決定延長比賽截止日期至一月二十九日(星期三),下午五時正。
有關使用FTP上傳照片的方式,可參考以下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aBa1dcGokE
各參賽者仍然可以利用下列形式遞交參賽資料:
1:將比賽資料交予執委。
2:將比賽資料放入立法會記者室1M層,壹周刊辦公桌上的收集箱內。
3:利用FTP方式遞交。
希望各參賽者在遞交資料前,先清楚核對比賽規則上列明的上傳方式及檔案名稱格式等步驟,以免出錯。
有關檔案命名格式,亦可參考下列範例:
http://hkppa.net/documents/ChanTaiMan-HK0000.zip
如各位對遞交參賽作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本會。
各位會員同業,請把握最後機會,選出諸位過去一年的優秀作品,為香港的新聞攝影歷史留下鑄印。
各位會員及同業:
《前線‧焦點2013》新聞攝影比賽由即日起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2014年1月25日(星期六),逾期交件將不獲受理,敬請留意。
參賽表格、比賽規則、報名及遞交作品方法等,可在此下載參賽表格,比賽規則,亦可瀏覽本會網頁。另,今屆新增網上參賽方式,參賽者可於網上填報參賽資料及遞交作品,詳情及步驟亦請先參閱附件。網上表格為:http://bit.ly/1b00OM8
此外,經執委會通過及聯絡,是次比賽共有七位評判,包括攝影師、學者、大學教授、圖片總監、藝術界人士等,詳細名單稍後公佈,所有評判不能遞交作品參賽。評審日期訂於二月十五日,於本會會址(石峽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6-15 室)舉行,歡迎會員前來觀看。若評判同意,本會將錄影評審過程,其後為會員舉行分享會。
閱讀全文 《前線‧焦點2013》新聞攝影比賽參賽表格 Focus at Frontline 2013 Entry Form
原文刊 二零一四年一月五日明報星期日生活
【明報專訊】「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是我們經常聽到用來讚美優秀攝影作品的句子,以字面理解就是指一張照片中承載的信息非常豐富,帶人神馳萬里,言不盡意,只能神會。眾多攝影種類中,紀實攝影的存在本身就有說明事實的需要,故較着重照片內的信息傳遞(carry a message)。這類照片本身的拍攝動機或多或少要「說明環境」,雖然應用在不同範疇中有不同的差異,但當中的「說明」能力卻是必須具備的條件,否則稱不上紀實攝影。
在1963年越南僧人釋廣德,為了抗議越南政府對迫害佛教徒政策,坐在西貢繁忙的街頭上,在其他僧人幫助下澆上汽油點火自焚。從照片所見,火舌在其身上亂舞,他依然不動如山。在喃喃誦經聲之中,攝影師Malcolm Browne甚至連僧人何時死去也不知道,僧人在火焰中從未嘆過一聲也沒有叫過一句,甚至可用安詳來形容,直至被燒成炭。照片感染力極強,一看就不由自主地和他一同感受被火燒的痛苦,一下子把讀者與死亡的距離拉近。然而,釋廣德的表現卻又讓人錯愕,刺激着讀者去反思他的行動目的。到底他背負着什麼信念,使他可以甘願抵受烈火燃燒的痛苦?讀者即使未了解照片的新聞背景,單是影像,已足以留下震撼。
這種「帶動情感」感染力和「說明環境」功用,正正就是我們說「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的兩個因素。
(原文刊12月8日明報星期日生活)
一年將結,世界各大報章、通訊社陸續選出2013十大新聞照片,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再次湧現眼前,歷歷在目的戰爭、衝突、天災、人禍、悲劇、喜慶都印在照片上叫人不敢忘懷。這些彌足珍貴的照片每一張都得來不易,不厭其煩亦要老套地說一句,新聞自由是傳媒能夠得以立足的基石。然而,回顧香港過去這一年,記者的遭遇委實讓人感到唏噓,難怪美國CareerCast.com調查顯示,報社記者獲得最差職業這一「殊榮」。
記者採訪愈見困難
《蘋果日報》前攝影記者成啟聰於2012年1月採訪拍攝前教育局長孫明揚返回政府總部上班時與保安員發生衝突,被律政司控以襲擊罪,經審訊後被判無罪。律政司及後不服上訴,最後被高等法院駁回上訴,高等法院法官更指律政司對原審裁判官矯枉過正、吹毛求疵。
成啟聰事件讓公眾看見政府的胸襟之狹隘,記者採訪涉及公眾利益的事件,政府不但沒有盡好責任協助採訪,就連便利記者出入政府總部這種小事也容不下,輸了官司更不反省自身,卻首先採取上訴這種把責任指向他人的態度,氣度之淺實在叫人咋舌。 閱讀全文 view finder﹕find a view 香港傳媒會否杯葛採訪?
【明報專訊】今年三月的一個尋常星期日下午,我在餐廳啃着難吃的午飯,百無聊賴地翻着Post Magazine虛度 間,突然翻到一輯名叫Zone of Absolute Discomfort的圖輯,冰冷色調的連環圖將我從濕熱的香港帶到俄羅斯境內最北的境域。我以為《罪與罰》裏面拉斯克尼科夫坐牢的西伯利亞已經是人類生存的極限,現實中卻有人在比西伯利亞更北的地方抱着酒瓶等待世界末日。帶着我眼球旅行的攝影師名叫金峰,他生於香港,曾就讀於喇沙書院。
當我看着照片裏的人「畫着」猶如時尚潮流般的smoky eyes*、在風雪連天的極地赤着身子用雪拍打身軀*、在廢墟般的破房子裏喝酒吸煙,我的意識裏只有stunning這個形容詞配得上我對這組照片的印象。當時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香港人跑到世界的盡頭去做這樣的題目,更想不通他怎麼可以完成整個計劃,直到前兩個星期金峰回來香港並與我們分享了他的攝影歷程。我想,「Zone of Absolute Discomfort」不止是形容那個糟糕地方,更描寫了獨立攝影師的心境實况。
閱讀全文 view finder : find a view﹕獨立紀實攝影師:金峰 ——絕不舒適區域Zone of Absolute Discomfort
也許你都有習慣在餐前先拍攝照片,再放上Facebook與朋友分享,偶然又拿出來回味一下。但拍攝方式往往千篇一律,這樣好像太無個性吧?最近澳洲美食攝影師Natalie Boog拍攝了一輯別開生面的食物照片,也許可以給大家參考下,想想還有什麼新方法可以拍攝食物。
view finder﹕find a view﹕向老照片致敬
原文刊2013年9月15日明報
【明報專訊】報紙上報道大學生在西鐵玩「拉龍」被網民批評幼稚的新聞,提醒我又到了o’camp旺季,每年這時候都會到母校與一眾剛入讀新聞系的學生進行學前輔導,說說做記者的苦與樂。其中一名同學將攝影記者的印象與戰爭畫上等號,問我有沒有去過敘利亞採訪,弄得我良久沒能夠作出適當反應。回想之下,自阿拉伯之春伊始,戰爭類的新聞照片從無間斷,資訊爆炸彷彿令人進入了麻木狀態,人們開始不把戰爭當是一回什麼大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攝影記者冒生命危險拍回來的照片又有什麼實質作用呢?
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於9月11日在白宮發表全國講話,要求國會支持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的同時,第25屆法國國際新聞攝影展正值展期,歷史上有名的戰地攝影記者的紛至沓來,他們的照片再次成為展覽的主角,提醒我們戰爭的殘酷。
view finder﹕find a view﹕新聞審查奇招打壓
原文刊2013年9月1日明報
【明報專訊】伊朗是世界上現存最嚴格執行新聞審查的國家之一,打開當地報章,偶然會發現圖片上被粗糙地塗上厚厚的一層黑色油墨,左一畫、右一筆,通常是剛好遮住了女性的胸口、肩頭和大腿等身體部位,硬生生為圖中女性遮上了她們沒有穿好的「黑色長袍」。圖片被加上了醜陋得像小孩子塗鴉般的「神來之筆」後,照片依然獲准以這樣逗趣方式發行。
讀者天天看著迷人少女和她身上那一片引人入勝的墨黑色油彩,無時無刻都知道他們並不自由,當地的審查組織Nashravaran Journalistic Institute,非常盡責地檢閱所有進口的報紙雜誌,並審查刊物內的文字和照片,過濾掉不符合國情的內容,特別在政治、宗教和女性身體方面更不遺餘力地盡力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