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ing a piss」和「taking the piss」在英文中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前者觀文知意,是指「小便」,後者卻是嘲笑和戲弄別人的意思,大意與「messing」和「teasing」近似。「Taking a piss」和「taking the piss」這兩個詞句,最近在香港構成了非常巧妙的現象。近年網絡上流傳不少內地小童在街頭排泄的相片和影片,這些包含嘲諷和動作展示的影像在港落地生根,照片中人「Taking a piss」,拍攝者則在「Taking the piss」,想起也覺怪趣。
不諱言,我們早已對網頁和報刊上流傳的影像習以為常,甚至有人說對影像氾濫感到麻木。自從互聯網時代開始後, 「Copy and Paste」成為複製影像的最佳工具,影像自上傳至網絡開始流轉,由一個網站到另一個網站,影像來源變得難以追溯,影像本身具有匿名性,除了影像說明(caption)外,只能從照片的屬性檔案來辨別影像的起源,影像版權難以尋根究柢。
【明報專訊】「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是我們經常聽到用來讚美優秀攝影作品的句子,以字面理解就是指一張照片中承載的信息非常豐富,帶人神馳萬里,言不盡意,只能神會。眾多攝影種類中,紀實攝影的存在本身就有說明事實的需要,故較着重照片內的信息傳遞(carry a message)。這類照片本身的拍攝動機或多或少要「說明環境」,雖然應用在不同範疇中有不同的差異,但當中的「說明」能力卻是必須具備的條件,否則稱不上紀實攝影。
1963年越南僧人釋廣德在街頭自焚的圖片震撼整個西方世界, 美國總統甘迺迪曾評語這照片是:「No news picture in history has generated so much emotion around the world as that one.」(網上圖片)